惊蛰,古称“启蛰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
每年3月5日或6日,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“惊蛰”。
惊蛰,是立春以后天气转暖、春雷初响的时候。
在历史上,惊蛰还有一个称呼,叫“启蛰”。
《夏小正》里的文字印证了这一点:“正月启蛰”。
汉代,汉景帝的名字是“刘启”,当时为了避讳,就把“启蛰”改为惊蛰,意思相近。
同时,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“雨水”的顺序被置换;“谷雨”与“清明”的顺次也被置换。
时间不断向前走,过了很长一段时间,由于不再需要避讳,人们又重新使用“启蛰”的名称。
只不过,后来唐代《大衍历》再次采用了“惊蛰”的名称,沿用至今。
原本动物在入冬后藏进土中、地下,叫做“蛰”,顾名思义,
“惊蛰”即天上春雷隐隐,惊醒了蛰伏的动物,也提醒人们,即将进入春耕时节。
谚语“惊蛰春雷响,农夫闲转忙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老祖宗留下的规律:瘟疫始于大雪、发于冬至、生于小寒、长于大寒、盛于立春、弱于雨水、衰于惊蛰。
千百年来,发生在中国的历次瘟疫都是按这个规律始终的;
中国古老的历法一次次证明着这个规律。
老祖宗让我们年前储粮,打扫卫生,喝屠苏酒,过年贴春联,放鞭炮辟邪,都是有讲究的。
始于大雪:19/12/ 7 大雪
发于冬至:19/12/22 冬至
生于小寒:20/ 1/ 6 小寒
长于大寒:20/ 1/ 20大寒
盛于立春:20/ 2/ 4 立春
弱于雨水:20/ 2/ 19 雨水
衰于惊蛰:20/ 3/ 5 惊蛰
究竞是历史的惊人的吻合,还是偶然的巧和,祈愿疫情早日结束;
还人们安祥太平,
祝福祖国平安,吉祥!
石家庄包装设计,石家庄包装设计公司,石家庄设计公司,海印设计,www.haiyinds.com
|